发布时间:2022-08-05浏览次数:707
“三福牌”的诞生与成长(上)
小编:从王总的讲述中我们不难感受到,贵厂在发展初期是非常艰辛的。在艰难起步之后,贵厂又是如何谋求进一步的发展呢?
王祥贵:我们把小扬声器做出来之后,厂子算是有起色了。但是,我们还是觉得不够,至少不能一直待在旧教堂里面。更不必说当时人才也很缺,分配进来的初中生、高中生是没办法进行生产创新的。我下决心要把厂子搞好,就向上级政府反映,要解决这些问题。首先就提出要搬到街道外面去,不能再在教堂里面窝着。一直在教堂里面的话,人家客户进来一看就觉得很不正规,也不会想买我们的产品了。于是我们决心要把教堂里面的这个车间及所有的员工全部搬出去,搬到中亭街上去。打算搬去的地方原来也有一个破破烂烂的厂房,领导让我们搬进去改造。那时候我们创业是很艰难的,主要是没有资金。原来的设备都用板车晚上拉到新厂房,都是自己动手来运。当时我们一个厂里面只有十来个男同志、几个女同志,就一次七八个人这样慢慢抬。搬到那里后一看,原来破烂的厂房都是木板造的,根本没法使用。我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,请求对厂房进行小改造,把木板的房子拆掉,用砖头和水泥重新造。最后造了三层楼,包括职工食堂等等,面积将近2000平方米左右。
就这样,我们从教堂搬进了新厂房。有了新厂房这个形象之后,当时的地方政府开始重视我们了,市区领导也想要把这个电声行业的企业搞上去。在多方面条件改善之后,我们也开始追求进一步的发展。当时我们就想,如果一直用这个土的办法,即在桶里捞纸盆,再手工装配,那么批量生产是不可能实现的,这样不仅效率低而且质量不稳定。
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,我们决定要改造设备。为了解决设备问题,我们与同行开展交流活动,广交朋友。这样,我们逐步开阔了眼界,了解到当时日本福斯特公司的设备比较先进,于是决定引进福斯特公司的设备。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,引进设备也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,第一步要抓关键设备,所以我们首先引进的就是纸盆机和打浆机,当时大约用了五十万美金来解决这个问题。这个举措对我们扬声器产品的一致性、稳定性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。
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,我们品牌的名气逐步打响了。我们企业的品牌也从原来的“古田牌”改为“三福牌”,意思就是福建,福州,福斯特“三?!绷倜拧N颐窃粗荒茏隽絽及氲男⊙锷?,后来逐步增加了三吋、四吋和五吋的。上个世纪80年代,我们的产品一直保持着这种发展状态,产品品质不断提高且相对稳定。扬声器这个东西的判断标准主要分两种,一是主观判断,也就是说人人听来都不同,男人女人、老人小孩就算用同一个设备,听感也会有所不同,哪怕是同一个人,站在不同位置听,效果也会有差异;还有一个判断标准就是硬指标了,即通过仪器进行客观测试,这个是可以在生产环节中把握的。我们引进了丹麦的检测仪器,在当时算是全世界最顶尖的测试仪了,这种权威的测试为我们的产品提供了准确的数据,也为我们批次测试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提供了测试标准。这在当时来说是非常难得的,因此客户对我们的扬声器评价都很高。那时候,我们的工厂在市里是很红火的,外界很多人都看到了电声产业的新希望,不少人来参观,社会上都知道“三福牌”的扬声器好。
(未完待续)
(本期采访者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本科生王紫玉)